在附錄中的教宗文件均與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常務會議大會第二會期(2024 年 10 月 2~27 日)有關 。
第一次全體大會教宗方濟各開幕致詞
2024年10月2日星期三,保祿六世大廳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自從天主的教會於2021年10月「召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以來,我們全體已在這段漫長的旅程中前行了一部分。天主父常召叫祂的子民同行,邀請他們給普世萬民帶來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和平的喜訊(參閱:弗二14),並以聖神堅定他們完成使命。
這次大會在聖神的引導下進行,祂「馴服頑強的人,溫暖冷酷的心,引導迷途的人脫離迷津」(聖神降臨節繼抒詠),大會需要聖神為一個傳教的共議性的教會賜予恩寵,好使教會得以外展,落地生根於地理和生活環境的邊緣,盡其所能,在我們的長兄──主基督內,與那裡的每一個人建立聯繫。
一位四世紀的靈修作家以一段文字總結了洗禮時聖神的作為──聖神藉著聖洗聖事賦予所有人平等的尊嚴(參閱:亞歷山大的麥加利沃斯,《證道》18章,7~11:《希臘教父》34,639~642)。麥加利沃斯所描述的經驗幫助我們認識過去三年所發生的一切,以及未來有待實現的事情。
這位靈修作者的反省,幫助我們理解,聖神是一位可靠的嚮導,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辨明祂的聲音,因為祂透過每一個人以及一切事物說話。共議性的經驗讓我們體驗到這一點。
聖神始終陪伴著我們,在悲傷和哀痛的時刻安慰我們,特別是正因為我們對人性的愛而要克服一切逆境:正義不彰、無法以善報惡、難以寬恕、在尋求和平的時候缺乏勇氣。在這些時刻,似乎事事無以為繼,絕望籠罩了我們。一如希望是最謙遜的、但也是最強而有力的美德,絕望則是最糟糕的。
聖神拭去我們的淚痕、安慰我們,因爲祂傳達天主的希望。天主永不疲倦,因為祂的愛永不止息。
聖神深入我們內心的某個角落,那裡往往就像一座法庭,我們請被告入座證人席,然後審判他,通常被判決有罪。麥加利沃斯在他的講道中告訴我們,聖神在那些接受祂的人身上點燃火焰,一團「充滿喜樂與愛的火焰,以致於如若可能,所有人——不論善惡——都願意將這火焰納入心中。」這是因為天主接納每一個人,從未改變;我們不可忘記: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人、每一個人,並且永遠如此;天主為他們提供生命中所有新的可能和機會,直到生命的末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寬恕每一個人,並意識到願意寬恕來自於曾被寬恕的經驗。只有不曾被寬恕的人無法寬恕別人。
昨天在懺悔守夜禮時,我們有過那樣的經驗。我們懇求寬恕,並承認自己是罪人。我們放下驕傲,不再自以為比別人優越。我們變得更謙遜了嗎?
「謙遜」也是聖神的恩賜:我們應該祈求這個恩寵。一如這個用詞的詞源(humus)所示,「謙遜」讓我們腳踏實地,回歸根本,並提醒我們,若沒有造物主的噓氣,我們仍只是一堆沒有生命的泥土。「謙遜」讓我們眼觀世界,承認我們並不比其他人更好。正如聖保祿所說:「不可自作聰明」(羅十二16)。人沒有愛就謙遜不了。基督徒應該像但丁•阿利吉耶里在一首十四行詩中所描述的那些婦女一樣,為失去朋友比阿特麗切(Beatrice)的父親而悲傷:「你表情哀慟,眼目低垂,流露出傷悲」(《新生》(LaVitaNuova)12,9)。這是有精誠團結和同理心的謙遜,是那些對待每一個人都如同弟兄姊妹般的謙遜;他們承受痛苦並在自己的創傷和苦難中體認我們的主的創傷和苦難。
我鼓勵你們在祈禱中默想這篇精妙的靈修文章,並體認到──正如里昂的聖依勒內教導我們的(參閱:《反異端論》4章,20,1)──如果沒有聖神和祂給我們所準備的驚喜,不被造物萬物天主的手、聖子耶穌基督和聖神塑造,該當不斷改革(semperreformanda)的教會就無法繼續她的旅程和更新。
自從天王在起初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男人和女人;自從天主與亞巴郎立約,使他成為萬民的祝福,以及召叫梅瑟率領百姓穿越曠野,將他們從奴隸中拯救出來;自童貞瑪利亞全然領受聖言,使她成為道成肉身的天主聖子的母親,以及成為她聖子的男女門徒的母親;自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的主耶穌在五旬節這天傾注祂的聖神以來,我們便一直以那「蒙受憐憫」的人身分,朝著天父愛的滿全與終極實現邁進。切記:我們是「蒙受憐憫」的人。
我們深知那段旅程有多麼美好和令人疲憊。我們以全力以赴,成為一個子民,即使在我們這個時代,仍然是與天主親密結合、與全人類合一的記號和工具(參閱:《教會》教義憲章,1)。凡聖寵以無形方式工作於其心內的所有善意人士,我們與他們同行,也為與他們一起同行努力(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22)。我們堅信教會講求「關係」的本質,小心維護那些賦予我們、交託給我們負責並有賴我們創意的各種關係,使之成為天主無條件施予慈悲的記號。一個基督徒,若未曾接受天主白白賜予的恩寵與憐憫,就只是一個披著基督徒外衣的無神論者。天主的慈悲卻使我們值得相信,並要我們負起責任。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旅程,銘記在心,我們蒙召是要反映我們的太陽的光輝——基督之光,就像一輪皎潔的明月,深知自己並不發光,而是為那光,忠實而喜樂地承擔起為世界成為聖事的使命。
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務會議大會現已進入第二會期,以嶄新的方式體現天主子民的同行之旅。
教宗聖保祿六世於1965年設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時所得到的靈感,已足證其成果豐碩。在這六十年間,我們領略到並認識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是一個多元、交響的主旋律,能夠支持天主教會的旅程和使命,有效協助羅馬主教,為所有教會和整個教會的共融提供服務。
教宗聖保祿六世十分清楚到,「這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像所有的人類機構一樣,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改進」(《宗座關懷》)。《主教共融》宗座憲章旨在以各種(常務的、非常務的和特殊的)共議性的大會的經驗為基礎,並明確地將共議性的大會呈現為一個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事件。
共議性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會更加認識自己,並辨識出最合適的牧靈行動模式,有助於天主所賦予她的使命。學習過程也涉及牧者,特別是主教及其行使職務的方式。
當我決定也召集相當人數的平信徒和男女度獻身生活者、執事和司鐸,作為第十六屆大會的正式成員,藉以推進前幾屆大會的做法,我便如實地按照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對主教職務的理解:主教是每個地區教會的合一及可見的原則與基礎,唯有在天主子民之內、與天主子民一起,才能履行他的服務職責——帶領、身在其中、並跟隨那群託付給他的天主子民。為體現並辨識對主教職務這種包容性的理解,需要避免兩種危險:首先,是一種抽象的觀點,忽視了地點和關係的豐富具體性以及每個人的價值;其次,是使聖統制和信友之間相互對立,因而破壞了共融。問題當然不是「用一方去取代另一方」,好像被「現在輪到我們了!」之類的呼聲所催促:「現在換我們平信徒做主了!」「現在該我們司鐸上場了!」不,這是不對的。恰恰相反,我們要做的是,根據主教所承認和推廣的不同職務和神恩,以交響樂的方式和諧運作,將我們所有人給為一體,為天主的慈悲服務。
與每一個人——每一個人與每個人——同行,是一個過程,教會在其中順從聖神的行動,並敏銳地捕捉時代的記號(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不斷更新自己並使教會聖事的本質日臻完善,為能成為其蒙召使命的可靠見證,最終使所有民族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民族,那時天主要親自為我們擺設盛宴,邀請我們與祂同席。(參閱:依廿五6~10)
因此,這第十六屆大會的組成不僅僅是一個偶然的事實,同時表達了一種行使主教職務的方式,符合教會生活的聖傳和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教導:主教或任何其他基督徒永遠不應「旁若無人」。正如沒有人能單獨得救一樣,救恩的宣講需要所有人的參與,並要求傾聽每一個人。
非主教成員參與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並不削弱大會的「主教」幅度,更不會限制或減損個別主教或主教團的權威(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某些流言蜚語四處散播,引起了一些紛擾)。相反地,這樣的安排顯示了主教的權柄在一個自覺、具關係性、因而是共議性的教會中應有的行使形式。與基督的關係,以及與基督內其他人的關係──那些已在基督內的人,以及那些尚未在基督內,但天父等待著的人──時時刻刻使整個教會的本質日臻完善,塑造整個教會的面貌。
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辨認出主教(在地區教會、在教會團體、在整個教會)履行職務時,不同的「集體性」和「共議性」的形式,始終尊重信仰的寶庫和生活的聖傳,並回應聖神在此時此地對各地教會的邀請與要求。我們不可忘記,聖神就是和諧。讓我們回想五旬節的早晨:那時充滿了恐懼與混亂,但聖神在混亂中帶來了和諧。讓我們記得,祂確實是和諧。這不是一種複雜的、屬於理智的和諧;而是一切,一種存在的和諧。
是聖神,使教會永遠忠於主耶穌基督的命令,並留意祂的聖言。聖神把門徒引入一切真理(參閱:若十六13)。也是聖神,引導我們,在祂內齊聚在這次大會裡,歷經3年的旅程之後,回應「如何成為傳教使命的共議性的教會」這個問題。我再加上「慈悲的」一詞,「慈悲的教會」。
我滿懷希望和感激的心情,深知這項艱鉅的任務已交付給你們(也交付給我們),我希望所有人都願意敞開心扉,接納聖神的行動,因為祂是我們值得信賴的導師、我們的慰藉。謝謝大家。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恭譯)
第17場次全體大會 教宗方濟各的最後致詞
2024年10月26日星期六,保祿六世大廳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在這份《最終文件》中,我們彙集了至少三年的成果,在這段時間裡,我們聆聽了天主子民的聲音,好能深刻理解如何在這個時代成為一個「共議性的教會」──一個聆聽聖神的教會。每章開頭的聖經引文以復活的主的行動和言語來提示該章的內容,因為祂召叫我們,首先以我們的生活,其次以言語,為祂的福音作證。
我們表決通過的《文件》是一份三重的禮物:
1.首先是給我──羅馬主教的禮物。在以羅馬主教的身分召集天主的教會舉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時,我深知我需要你們:各位主教,各位共議性的旅程的見證者。謝謝你們每一位!
我常提醒自己,也提醒各位,羅馬主教也需要操練聆聽,應說:他渴望操練聆聽,好能回應每天向他說話的天主聖言:「你要使你的弟兄姊妹堅定不移」以及「餵養我的羊群。」
正如你們所知,我的任務是守護並促進聖巴西略所教導的和諧,就是聖神在天主的教會內、以及在教會之間,持續散播的和諧。儘管在邁向天主國的旅程中,歷經千辛萬苦、緊張和分歧,但正如依撒意亞先知邀請我們想像的,在天主的國完全彰顯那一日,天主為萬民擺設了肥甘的盛宴。眾人都希望不會有人被遺漏:所有的國家民族,沒有任何人缺席!關鍵字是「和諧」,這正是聖神的奇妙作為。聖神第一次大顯大能是在五旬節的早晨,祂調和了所有不同的語言……。和諧,這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教導的,教會「有如一件聖事」,成為我們所盼望的天主的標記和工具;天主早已備妥筵席,正等待著我們。透過聖神,祂的恩寵在每個人心中輕聲細語。我們的責任是將聖神俯首帖耳所說的話語大聲說出來,而不是妨礙祂;我們應該敞開大門,而不是築起高牆。當教會中的男女信友一旦開始築牆,就會造成何等的傷害!每個人、每個人、每個人都受邀進入天主的國!我們不應該成為「恩寵的分施者」,自以為擁有寶藏,卻束縛我們慈悲天主的雙手。各位要記住,我們是以請求寬恕、經驗到羞愧,並承認我們都需要天主的慈悲,來開始本屆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瑪德琳·德布雷爾(MadeleineDelbrêl)寫了一首詩。這位邊緣地區的神祕主義者在詩中勸勉說:「最重要的是,不要僵化」——僵化是一種罪,不時地會滲透到聖職人員或度奉獻生活者的生活中。我想誦讀幾行她所寫的詩句,作為祈禱,她寫道:
「因為我想,你們可能已經受夠了那些總是以司領的氣勢口口聲聲說要服務你們的人,以老師的氣勢來與你們相識的人,以運動規則來接觸你們的人,以老夫老妻的愛來愛你們的人。〔……〕請讓我們過我們的生活,別像一盤棋局,事事都需要計算,別像一場比賽,事事都難以為繼,別像一個定理,要我們絞盡腦汁,而是像一個不散的筵席──彼此的相遇不斷更新,像一場舞會,像一支舞蹈,在你們殷勤的懷抱中、在充滿宇宙愛的樂聲中。」
這些詩句可以成為迎接《最終文件》的背景音樂。基於共議性的旅程的成果,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決定,未來還將陸續作出決定。
在這個戰爭時期,我們必須成為和平的見證者,同時也要學習以具體的形式在差異中表達和諧共處。
為此,我無意再發表「宗座勸諭」,因為我們所批准的文件已經足夠了。《最終文件》已有十分具體的指引,足以成為各地方教會在不同大洲、不同背景中的傳教使命指南。這正是我決定立即向大家公布《文件》的原因,也是我認為應當公布,以便所有人都能及時閱讀。藉此,我希望肯定這段共議性的旅程所成就的價值,並透過這份《文件》將此價值傳遞給所有聖潔而忠信的天主子民。
關於《文件》中所指出的教會生活的某些面向,以及委託十個「研究小組」自由討論並向我提出建議的議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以便做出攸關整個教會的決定。我將繼續聆聽主教們以及託付給他們的各個教會。
這並不是將決定無限期地延後,而是以符合共議性的風格來行使伯多祿的牧職:經由聆聽、召集、辨明、決定和評估來完成。在這趟旅程中,我們需要時不時停下來、靜默和祈禱,並且仍然要在一起一點一滴地學習。聖神召叫我們並支持我們繼續這學習的進程,並視之為一個持續轉變的進程。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祕書處和教廷的所有部會協助我完成這項任務。
2.這份以多樣表達方式的《文件》,是給全體忠信的天主子民的一份禮物。但顯然,並非每個人都會去閱讀。所以主要還是需要仰賴你們,以及其他眾人,使各地方教會能接受文件的內容。如果沒有親身經驗的見證,這文件內容的價值將失色不少。
3.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所經驗的是一份不能私藏的禮物。《最終文件》反映出我們的經驗──此經驗帶給予我們一股動力及勇氣去作此見證:在差異中不彼此譴責、攜手同行是可能的。
我們來自世界各個不同的角落,有些地區飽受暴力、貧窮與冷漠的摧殘。我們抱著那不令人蒙羞的希望,在傾注於我們心內的天主的愛中合而為一,我們不應僅止於夢想和平,更要致力於付諸實行;也許毋須多談共議精神,因為透過不斷地聆聽、交談與和好,和平自便會實現。為了完成傳教使命,共議性的教會需將言詞化為行動。這是我們當行的道路。
這一切都是聖神的恩賜:是祂成就了和諧,祂本身就是和諧。聖巴西略對此有很美的神學闡述,若有機會,你們可以閱讀他的《聖神論》。聖神就是和諧。弟兄姊妹們,願我們離開此大廳時,和諧仍能延續,並願復活主的氣息幫助我們分享所領受的恩賜。
請各位記住──瑪德琳·德布雷爾所說的話──「有些地方有聖神的氣息,但只有一位聖神在所有地方噓氣。」
我要感謝在場的每一位,也讓我們彼此道謝。感謝格雷奇(MarioGrech)樞機和霍勒利希(Jean-ClaudeHollerich)樞機所承擔的工作,感謝兩位祕書,娜塔莉(NathalieBecquart)修女和聖馬蒂(SanMartín)主教──你們做得真好!──還有巴托基奧(RiccardoBattocchio)神父和科斯大(GiacomoCosta)神父,對我們協助良多!感謝所有的幕後工作人員,沒有他們,這一切不可能實現。非常感謝你們!願主降福你們。讓我們彼此代禱。謝謝!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恭譯)